【清廉國企】百年黨史中的清廉家風故事
作者:湖北盛馳來源:湖北盛馳日期:2024-09-29 10:57:06
清廉國企 | 百年黨史中的清廉家風故事
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:“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,廉潔修身、廉潔齊家。”
家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。儒家文化講究“詩禮傳家”。對于傳統士大夫階層來說,“修身齊家平天下”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目標。包括尋常百姓,也同樣持守這樣的治家信條。
在中國共產黨人不斷“趕考”的崢嶸歲月里,那些優良醇厚的家風也一直為人稱頌。這里我們分享三則廉潔小故事,一起領略幾位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家教與廉潔風采。
家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。儒家文化講究“詩禮傳家”。對于傳統士大夫階層來說,“修身齊家平天下”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目標。包括尋常百姓,也同樣持守這樣的治家信條。
在中國共產黨人不斷“趕考”的崢嶸歲月里,那些優良醇厚的家風也一直為人稱頌。這里我們分享三則廉潔小故事,一起領略幾位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家教與廉潔風采。
周恩來“十條家規”
新中國成立后,百廢待興,不少故鄉親友給身為總理的周恩來寫信,要求進京做事,在新政府里謀得一官半職。周恩來十分反感這種任人唯親的腐朽作風,認為新社會不能搞舊社會的裙帶關系。為此,他專門召集身邊親友開了一個家庭會議,并定下了著名的“十條家規”:一、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,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;
二、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;
三、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,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,沒工作的由總理代付伙食費;
四、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,不得用招待券;
五、不許請客送禮;
六、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;
七、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,不要別人代辦;
八、生活要艱苦樸素;
九、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,不要炫耀自己;
十、不謀私利,不搞特殊化。
侄兒周爾輝的父親是烈士,周恩來將其接到北京撫養。當時北京辦有干部子弟學校,是專門培養烈士、高級干部子女的。但周恩來沒有讓周爾輝上這樣的學校,而是讓他到普通的二十六中學住校學習,還特意囑咐無論是領導談話、填寫表格,還是同學交往,千萬不要說出與他的這層關系。后來,周爾輝在北京鋼鐵學院任教,1961年結婚,學院領導幫助他解決了夫妻分居的難題,把他愛人從江蘇淮安調到學院子弟小學任教。周恩來知道后批評道:“這幾年遭受自然災害,中央調整國民經濟,北京市大量壓縮人口,國務院也正在下放、壓縮人員,你們為什么搞特殊化,不帶頭執行?”鄧穎超也從一邊給侄兒、侄媳做工作:“伯伯是抓壓縮城市人口工作的,他要帶頭執行這項政策。”在周恩來夫婦的耐心說服下,侄兒、侄媳一起調回了淮安工作。周恩來說過,我自己沒有孩子,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這一條路。
二、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;
三、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,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,沒工作的由總理代付伙食費;
四、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,不得用招待券;
五、不許請客送禮;
六、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;
七、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,不要別人代辦;
八、生活要艱苦樸素;
九、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,不要炫耀自己;
十、不謀私利,不搞特殊化。
侄兒周爾輝的父親是烈士,周恩來將其接到北京撫養。當時北京辦有干部子弟學校,是專門培養烈士、高級干部子女的。但周恩來沒有讓周爾輝上這樣的學校,而是讓他到普通的二十六中學住校學習,還特意囑咐無論是領導談話、填寫表格,還是同學交往,千萬不要說出與他的這層關系。后來,周爾輝在北京鋼鐵學院任教,1961年結婚,學院領導幫助他解決了夫妻分居的難題,把他愛人從江蘇淮安調到學院子弟小學任教。周恩來知道后批評道:“這幾年遭受自然災害,中央調整國民經濟,北京市大量壓縮人口,國務院也正在下放、壓縮人員,你們為什么搞特殊化,不帶頭執行?”鄧穎超也從一邊給侄兒、侄媳做工作:“伯伯是抓壓縮城市人口工作的,他要帶頭執行這項政策。”在周恩來夫婦的耐心說服下,侄兒、侄媳一起調回了淮安工作。周恩來說過,我自己沒有孩子,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這一條路。
羅榮桓:生活不要特殊化
羅榮桓元帥經常告誡家人,一個革命者想的應該是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,不能因為地位不同了、身份變了,要求額外的照顧和特殊的享受,搞特殊化。
在生活中,羅榮桓常常通過一些身體力行的細節來教育子女。1947年7月,羅榮桓從莫斯科治病回到哈爾濱,全家被安排住在市區一處很寬敞的獨立庭院里。他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將這處庭院挪作公用,自己另找一處房子住。
一次,羅榮桓到時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譚政家去,見他家住的是一處二層小樓,就跟他說:“跟你們搭個鄰居怎么樣?你家住樓上,我們住樓下。歡迎嗎?”譚政起初還以為是句玩笑話。但沒過兩天,羅榮桓一家卻真的搬來住了。羅榮桓對家人說:“住的房子大小,看來是不起眼的事情,但我們是黨的干部,要時時想到生活在基層的人民大眾,不能官越做越大,住的樓越來越高。”羅榮桓還說:“生活不要特殊化,一味追求舒適的生活,講究吃穿,貪圖享受,就要變壞的。”
1963年12月16日,羅榮桓在彌留之際囑咐愛人:“我死以后,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,搬到一樓的房子去,不要特殊。”他還交代子女說:“我沒有遺產留給你們,沒有什么可以分給你們的。爸爸就留一句話:堅信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真理,永遠干革命。”羅榮桓沒有什么遺產留給子女,但是給子女甚至全黨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。
在生活中,羅榮桓常常通過一些身體力行的細節來教育子女。1947年7月,羅榮桓從莫斯科治病回到哈爾濱,全家被安排住在市區一處很寬敞的獨立庭院里。他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將這處庭院挪作公用,自己另找一處房子住。
一次,羅榮桓到時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譚政家去,見他家住的是一處二層小樓,就跟他說:“跟你們搭個鄰居怎么樣?你家住樓上,我們住樓下。歡迎嗎?”譚政起初還以為是句玩笑話。但沒過兩天,羅榮桓一家卻真的搬來住了。羅榮桓對家人說:“住的房子大小,看來是不起眼的事情,但我們是黨的干部,要時時想到生活在基層的人民大眾,不能官越做越大,住的樓越來越高。”羅榮桓還說:“生活不要特殊化,一味追求舒適的生活,講究吃穿,貪圖享受,就要變壞的。”
1963年12月16日,羅榮桓在彌留之際囑咐愛人:“我死以后,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,搬到一樓的房子去,不要特殊。”他還交代子女說:“我沒有遺產留給你們,沒有什么可以分給你們的。爸爸就留一句話:堅信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真理,永遠干革命。”羅榮桓沒有什么遺產留給子女,但是給子女甚至全黨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。
陳云:不能給自己蓋房子
陳云一家原先住在北京市北長街上,房子受到地震影響出現了開裂,被定作危房。當時計劃翻修一下,設計和預算都已到位,但在最后時刻,陳云告訴身邊人:“這件事不能做,我不能給自己蓋房子。”最終,工作人員用鐵管子在陳云辦公室搭起一個防地震的架子,上面鋪著厚木板。陳云就在這個“鐵框框”里堅持辦公,直到很長一段時間后才搬至中南海。
同時,陳云也嚴格要求家人、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,要他們“以普通勞動者身份自居,不搞特殊化”。新中國成立初期,陳云擔任中財委主任,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財委機關工作。于若木本來完全可以搭乘陳云的汽車上下班,但她一直堅持騎自行車去機關,沒搭過一次車。陳云對自己和家人的嚴格家風可見一斑。
以史為鑒,領導干部要加強作風建設,維護黨的形象,必須高度重視家風建設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領導干部的家風,不是個人小事、家庭私事,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。因此,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,營造清正廉潔的優良家風勢在必行。
轉自/鶴崗市自然資源局
原標題:《廉潔專欄 |百年黨史中的清廉家風故事》
同時,陳云也嚴格要求家人、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,要他們“以普通勞動者身份自居,不搞特殊化”。新中國成立初期,陳云擔任中財委主任,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財委機關工作。于若木本來完全可以搭乘陳云的汽車上下班,但她一直堅持騎自行車去機關,沒搭過一次車。陳云對自己和家人的嚴格家風可見一斑。
以史為鑒,領導干部要加強作風建設,維護黨的形象,必須高度重視家風建設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領導干部的家風,不是個人小事、家庭私事,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。因此,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,營造清正廉潔的優良家風勢在必行。
轉自/鶴崗市自然資源局
原標題:《廉潔專欄 |百年黨史中的清廉家風故事》
下一篇:返回列表